陈白/文如果翻看近期的科技新闻,会恍然有回到90年代末的错觉。站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的公司名字,居然还是当年的那些玩家们——微软、英伟达、苹果。
自今年开年ChatGPT浪潮席卷全球以来,因为投资了OpenAI,微软再次回到了浪潮之巅的王座之上;苹果也并未丧失光芒,在刚刚过去这一周里,苹果的万元级头显发布,成功将几经跌宕的VR产业重新带回聚光灯中央。
看起来,巨头的技术路线选择正在出现巨大分野:或许人们对于前方的美丽新世界有类似的想象,但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路径究竟由生成式AI开启,还是有赖于混合现实技术,甚至是不是还存在着第三条道路?没有人有确切的答案。
唯一能够确认的是,在两条具有代表性的技术路线上狂奔的人们,都把当下的变化定义为“iPhone时刻”。就连库克自己在发布新头显时,大家引用最多的定位还是他把这款头显类比为iPhone第一代发布。
可以理解大家对于颠覆式创新的渴望,而距离当下的我们最近的那一刻,确实是iPhone这款划时代的产品发布之时。彼时与当下也极为类似:2008年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,艰难穿越危机的人们不会想到,短短几年时间,新技术的红利能够勃发如此巨大的增长能量,它不仅成功治愈了危机的创伤后遗症,甚至推动全人类快步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新世界,过去这十年来,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如今已经没有数字移民可言,预言家尼葛洛·庞帝恐怕也想象不到当下的情境:这座星球上的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屏幕连接的数字化生存之中。
而当下这一刻,我们似乎又站在了相似的路口:全球经济进入上一轮技术红利周期的尾部已经成为共识,危机和衰退困扰着大多数经济体;所有人都在渴望着新的像iPhone那样的现象级产品,能够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技术红利的大爆炸时刻。
我们对于这一红利是如此渴望,以至于能够看到,过去十余年间每一次技术的一小步,都往往被全球寄予热望。从区块链、比特币再到虚拟现实、元宇宙,无数的风口和概念风起云涌又风流云散,这一次,在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全球新闻头条时,许多公司砍掉元宇宙业务的新闻,在这种风潮中显得格外讽刺。
当然这一次,看起来似乎确实不一样了。当AI开始通过图灵测试、具备逻辑推理能力,当苹果的头显展示的世界宛如《黑镜》走进现实,我们似乎离那一刻确实更近了。
我们不能否认,自蒸汽机被发明以来,两百年时间我们的技术创新速度超过了过去数千年的进展,并且这种加速度还在持续。我在采访国内一位人工智能产业知名投资人时,他说他们的共识是地球的时间正在加速。
技术的迭代究竟是否到了划时代的时刻我们不得而知。但从历史的后视镜中来看,当iPhone和安卓真正意义上开启移动互联新时代时,能够看到的是上一个世代的诺基亚、摩托罗拉的抵抗与争夺。用户层面也存在一个渗透与反渗透的过程——当年不是没有执着于塞班系统才是正道的人们,其中也不乏技术大牛。而且,在乔布斯带着iPhone站在发布会台前时,苹果甚至都没有完全准备好,骄傲如乔布斯也没有宣传这一刻是内燃机被发明,而台下的观众们更是怀疑大于看好。
再往前倒推,当汽车开始刚刚出现的时刻,马车同样也是反对的。从历史的经验来看,一项足以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技术创新以及其扩散的过程中,一定会发生激烈的争议乃至是产业的冲突,因为它意味着蛋糕的重新分配。
不过,遗憾的是,当下并不能看到类似的迹象——尽管所有人都宣称,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是新的iPhone时刻的到来。这甚至使得“iPhone时刻”开始显得廉价起来,当一个划时代的词语被滥用之后,它的标识意义也在这种滥用中被不断消解。
当下更为稀缺的,恰恰是长期主义者。哪怕时间是在不断加速,但按照规律,真正的创新依然还是需要机会和时间的。在此之前,我们可能还是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,以及确保自己拥有能够穿越寒冬、抵达下一个春天的储备。